“上岸”浙大,她究竟有什么学习秘诀?
PS:该片拍摄于2021年6月初
新青年
袁 齐 鲁
中共党员,浙大城市学院资产评估2021届毕业生。在校期间,荣获国家奖学金、浙江省政府奖学金,学校专业精英奖学金、学科竞赛一等奖学金、学业优秀一等奖学金等。曾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学术英语词汇竞赛一等奖,浙江省大学生高数竞赛三等奖。现已被浙江大学法律硕士(非法学)专业录取。
一年半内通过ACCA所有课程
沉下心来,她做到了!
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,袁齐鲁始终在竞赛的道路上奋力前行。从通用基础类到专业学科类,从全国大学生学术英语词汇大赛到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……她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。
学有余力间,她广泛参加竞赛,不仅丰富了履历,而且也提升了综合素质。“从学习理论到实践竞赛,这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,本身就能带来很多收获。”袁齐鲁认为,在一次次的实战中检验自己,能力得到鞭策,个人才能够进步。
2020年度商“蜂”盛典 国家奖学金颁奖(左二)
然而,竞赛并不是袁齐鲁自我提升的唯一渠道。为有效利用大学时间,提升自身专业水平,明确专业性职业规划,大一暑假伊始,她就决定在课余时间学习ACCA(国际注册会计师)。
ACCA是全球颇具权威的财会金融领域的证书之一,也是国际认可度较高的财务人员资格证书。“那时候是没有周末的,平时除去校内上课的时间,空余时间基本都被用来学习ACCA了。”袁齐鲁回忆道。
13门课程,每3个月考1次,1年共有4次考试机会。面对较长的复习战线和高难度的知识点,袁齐鲁毅然选择迎难而上,早早做好备考计划和时间管理安排,在课余时间争分夺秒。
随着9门基础课程的顺利通过,袁齐鲁面临着4门进阶难度的考试,分散的知识点让她的复习一度陷入困境:“高阶阶段的四门课程考试中只有主观题,题干十分冗长,需要涉及大片的文字书写,再加上真题中难以涵盖上课时学习的解题思路,做题的知识框架都只能靠自己构建。”经过反复的研究与练习,她终于研究出了一套自己的解题方法。
愈战愈勇的袁齐鲁在短短一年半内收获了ACCA11门考试的“Pass”。她说:“据说世界纪录是有人13个月就通过了所有ACCA课程,山外有山,人外有人,我还是要继续努力。”
跨专业考研
她踏上了属于自己的专一赛道
“先行其言,而后从之”。对于袁齐鲁来说,学习在于行动。她不会常常把任务目标挂在嘴边,相反,一步一个脚印的默默积累才是她的常态。
“课上仔细听+课后认真消化+自己做笔记”三部曲,成为袁齐鲁学习致胜的法宝,朴实却有效。“尤其是记录知识点的笔记一定要自己做,包含着独有的思维体系,那才是最适合自己的,而别人的笔记只能起到辅助作用。”她说,“翻阅自己做的笔记可以让我在考前更加胸有成竹。”此外,提前制订计划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:“安排好每天要干什么,陆续完成一个个小目标,到最后才不会显得很急迫。相对的,通宵熬夜的速成只能带来一时的成绩,并不是长久之计。”
大三时,习惯提前做好打算的袁齐鲁便坚定了要考研的想法,开始着手规划自己的未来。“我出生在山东,所以叫“齐鲁”,但我其实是浙江人,希望未来能够留杭发展,也想在考研时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浙大梦。”秉持着“学长学姐可以我也可以”的信念,通过分析报录比和专业难度,同时结合自身情况,她选择跨专业报考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法律硕士(非法学)。
考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“备考长达十个月,涉及到的专业课要求能熟练掌握应用,那就需要我把书本上的角角落落都记住。”
“尽管每天都要面对遗忘的痛苦,但还是要相信‘你背不下来的东西总有人会背下来,你考不上的学校总有人能考得上’这句毒鸡汤,所以要一直背一直记。”袁齐鲁感慨道,“那时候复习的专业书至少背了十遍,已经破得不成样子。”
袁齐鲁(左3)
为了激励自己,袁齐鲁还将iPad的壁纸换成了浙大光华法学院的照片:“我每天都在告诉自己,一定要去!想象一下未来能在那里学习的场景,以此激励自己不要放弃”。
“要坚定信念,能一次成功的事就不要给自己第二次机会。”在去年9月预报名的第一天,袁齐鲁就填好了志愿,之后再也没有更改过,一心一意按照复习节奏进行备战。“定下目标之后专注地完成就好,人生要有自己专一的赛道。”坚定信念,不负努力,她最终成功“上岸”浙大。
袁齐鲁寄语学弟学妹:“进入大学前,可能我们只要为升学做准备。但进入大学后,我们要进行选择,考研?工作?出国?选择并无好坏之分,只关乎是否适合自己。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做选择题,早日选择自己的赛道,专一地过好自己的生活,不以与他人比较为导向,做好自己。”
文字 / 丁梦晨 赵益敏
摄像 / 徐孙逸 张梓浩
剪辑 / 张梓浩
今日编辑 / 王语喆
责任编辑 / 李冠琳
出品:
投稿邮箱
xcb@zucc.edu.cn
tuī
推
jiàn
荐
yuè
阅
dú
读
为ZUCC点个赞!告诉大家你在看!